穗科字〔2019〕68号
各有关单位:
为加快解决制约我市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健全广州市智能网联汽车科技创新体系,我局拟组织实施“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重大专项”,起草了《广州市智能网联汽车重大科技专项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公众可将意见发送至sunyanzhe@gz.gov.cn。截止时间:2019年3月20日。
我局将会组织专家对收到的意见进行评审,恕不逐一回复。
附件:广州市智能网联汽车重大科技专项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广州市科学技术局
2019年3月12日
(联系人:孙彦哲,联系电话:83124030)
附件
广州市智能网联汽车重大科技专项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讲话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根据《广州市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实施方案》,结合我市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重大需求制定本方案。
广州科学技术局设立“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重大专项”,旨在通过该专项的实施,进一步支持广州地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设定在3年内可达到的智能网联汽车量产落地技术目标,达到国内一流的技术水平;从而健全广州市智能网联汽车科技创新体系,打造国内一流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聚地。
一、背景和意义
随着科技革命的快速推进,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与汽车交通等领域深度融合,并不断推动着车与车、路、人、云多维信息交互网络的形成,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正在发生着深刻变革,智能网联汽车正逐步成为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
预计到2025年,我国标准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创新、产业生态、路网设施、法规标准、产品监管和信息安全体系全面形成。“人—车—路—云”实现高度协同,新一代车用无线通信网络(5G-V2X)基本满足智能网联汽车发展需要。预计到2035年,中国率先成为智能网联汽车强国,全民共享“安全、高效、绿色、文明”的智能网联汽车社会。在此背景下,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研发工作,有利于提升广州市整体汽车行业的技术水平,推动广州市、广东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
作为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方向,智能网联汽车是传统汽车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人机交互技术等众多先进技术的集大成者,是传统的工业制造业与现代的信息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激烈碰撞产生的一个新的技术爆发点。智能网联汽车是指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X(车、路、人、云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具备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等功能,可实现“安全、高效、舒适、节能”行驶,并最终可实现替代人来操作的新一代汽车,正经历由单纯的交通运输工具向智能移动空间的转变。
二、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国内外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现状。
美日欧在汽车智能化、网联化领域拥有数十年的积累,尤其在核心芯片、关键零部件、研发体系、标准体系等方面,相比我国具有较大的优势。目前,美日欧等国家和地区一流的整车企业,如通用、福特、奔驰、宝马、沃尔沃、丰田、日产等已经实现Level 1自动驾驶产品的商业化,部分高端品牌已有Level 2级自动驾驶产品,预计2020年左右,各大汽车企业将会推出Level 3、Level 4的自动驾驶汽车产品。纵观美日欧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情况,美国在网联化技术、智能控制技术、芯片技术等方面处于优势地位,产业上、中、下游实力均衡。欧洲拥有强大的整车及零部件企业,日本在智能安全技术应用上较为领先,到2013年已有多项智能安全技术全面推向了市场。
中国智能交通战略和相关基础技术的研究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比美欧日晚10-30年。近年来,工信部、科技部、交通部以及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等都以不同的方式支持智能汽车的发展。从2011年开始,工信部连续多年发布物联网专项,智能网联汽车是其支持的重点领域之一;科技部在车路协同、车联网等方面已经进行了多个“863计划”的国家立项和政策支持。目前,国内一汽、长安、广汽、吉利等汽车品牌虽已开始装备ADAS产品,但核心技术主要来自国外的零部件供应商,如博世,德尔福,大陆等。近两年,我国许多互联网企业也纷纷进军汽车行业,但更多的是涉足智能汽车的服务领域,例如阿里与上汽在“互联网汽车”领域开展合作,共同打造面向未来的互联网汽车及生态圈。百度和腾讯均推出了车机互联产品。此外,博泰、乐视等企业均推出了互联网概念汽车。
纵观国外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历程和现状,都是以提高出行安全和行车效率为主要目的,以环境感知、信息处理、通信互联、智能控制为研发核心,以车路、车车协同系统与高度/完全自动驾驶系统为发展重点。国内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虽然发展目标与国外基本一致,但在发展模式、推进组织机构、技术演进、行业技术水平等方面还存在差异。
(二)广东省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现状。
广东作为全国乃至全球重要的汽车制造基地,通过创新驱动,以更为开放的政策和完善的产业环境吸引全球高端要素快速集聚。
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布局来看,广东得益于整车企业、全栈自动驾驶企业初创团队以及供应链体系的发力,加上众多研发机构的支撑,现已经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布局。
在整车领域,依托广汽集团、比亚迪等整车厂,智能网联汽车龙头效应在不断增强。在自动驾驶系统领域,小马智行、景驰科技、Roadstar.ai等初创企业相继落户,并开展了大量的测试工作,推动L4级别技术的数据快速积累。在感知领域,广东已经涌现出诸如镭神智能、速腾聚创、佑驾科技(又称“Minieye”)等一批专注传感器的初创企业,抓住自动驾驶技术浪潮的风口,通过掌握自主技术,逐级打破国外垄断。在车联网领域,广东更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腾讯、华为等IT巨头的深耕,让广东在车联网建设走在行业前列。
(三)广州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研究基础。
在智能网联汽车研发领域,广汽集团以汽研院为核心,现已建成300多人规模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研发团队,通过整合全球资源,积极开展对外技术合作,现已掌握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网联化等关键技术,在智能网联领域已形成优越的集成创新能力、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以及深厚的研发成果储备,技术与产品研发总体上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并具备把优势转化为量产落地的经济效益的技术实力。
在对外技术合作方面,广汽集团先后和华为、腾讯、中国移动、科大讯飞等知名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成功牵手伟世通,通过与行业内顶尖的科技公司的强强合作,以最快的速度实现智能网联汽车的量产落地。在承担科技攻关项目方面,广汽集团近几年来承担国家省级项目51项,其中科技部等国家级项目19项,省级项目32项。广汽在长期以来形成的技术研发实力与技术成果储备,均可应用于本专项的实施,并在本专项研究中得到进一步提升。
(四)存在问题。
在汽车产业链不断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广州已逐步攻关并掌握了一定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但是与国内外先进的智能网联研发企业相比,本地企业依然处于发展初期,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仍处于跟随状态,且当前仍存在诸多技术难题亟待解决,如当前作为智能网联汽车前沿创新领域的“自主泊车”是一项结合人工智能与信息交互、低速环境下的自动驾驶技术,系统在复杂环境对算法和传感器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又如当前行业内都在布局的数字座舱,在技术成熟度、人机交互合理性,合作资源及合作意愿等方面也存在诸多障碍。以上问题的解决对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构建智能网联系统,营造互联生态,提高核心竞争力。
三、总体目标
本项目定位为支持本地龙头企业,推动智能网联汽车量产落地,从而提升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创新驱动型重大专项。在资源整合上必须以整车厂为主体、联合大型科技公司、优秀的互联网公司、高校,进行联合攻关,以当前国际主流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发展趋势,结合国内技术现状,通过本专项攻关解决可在3年内达到量产落地的技术问题,实现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的产业升级与技术升级,达到国内一流的技术水平。
四、主要研究任务
(一)数字座舱及关键技术开发。
本专项拟支持以车载终端智能操作系统研发为中心,结合HMI人机界面设计、多屏互动等手段,具备全液晶仪表和平视显示系统,支持语音识别、手势控制及生物识别等多种交互技术的高性能数字座舱软硬件开发。
主要研究内容:
数字座舱系统架构设计、功能需求及性能指标定义。
研究数字座舱域控制器软、硬件平台设计,实现将仪表、中控、HUD等其它多个零件的主机集成于一个域控制器中,达到提高互动性、多屏互动、智能融合的目的;开发语音识别、手势控制、基于超声波指纹传感器指纹识别等多种交互技术;开发油耗、里程、多屏互动等信息娱乐系统核心算法;开发适用于下一代多模态3D HMI人机交互界面开发。
开发AR HUD(增强现实型平视显示仪)功能,实现包括目标检测、AR实景导航,AR-ADAS和行车信息等驾驶相关性内容,实现投影信息与环境融合。
研发车载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内核及操作系统架构,开发适用于智能网联产品的操作系统软件,满足实时性、安全性、功能拓展性、车载特殊性、硬件兼容性等。研究基于车载智能操作系统的功能引擎,如导航、语音、网联服务、大数据等智能网联生态特色相关的功能应用。基于车载智能操作系统,开发导航、语音、音乐、加油/充电、车队、旅行、休闲、餐饮、保养、代驾等多种网联在线服务功能。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域控制器:支持一机多屏虚拟化技术,支持OTA升级,支持车载以太网技术,支持全局搜索引擎和统一输入法,可靠性支持内核备份,语音识别时间2s,准确率90%,导航精度(结合高精定位信息)≤1米,仪表与中控系统通信交互≤200ms。
身份识别系统:身份识别拒真率≤2%、认假率≤0.002%;识别时间≤400ms;耐久寿命≥10万次。
AR HUD(增强现实型平视显示仪)功能:FOV ≥ 10°×4°;成像距离≥7m;最大亮度 ≥ 12000nit;分辨率 ≥ 800×480;图像畸变≤5%;显示偏差(增加高精度DMS)≤3mrad。
车载终端智能操作系统:支持系统功能拓展,实现核心操作系统平台化、功能引擎模块化,可通过在线/离线升级的方式,按平台或模块进行迭代,拓展应用;支持身份识别功能,例如指纹识别、声纹识别和人脸识别;支持全局搜索引擎,能够搜索各类信息,包括但不限于音乐,视频,账号等信息;支持OTA升级,操作系统整体升级,同时地图可独立升级。
项目执行期内,搭载高性能数字座舱一种或多种功能的量产车型不少于3万辆,申请专利及论文不少于8项。
支持方式及强度:
拟支持1个项目,采用竞争性评审、无偿资助方式,预计支持4000万元。自筹资金不少于1:2。
(二)自主泊车系统技术平台。
本专项拟支持致力于解决当前城市车辆用户找位难、泊车难、取车难问题,结合人工智能与信息交互技术,研究复杂环境下自主泊车系统算法开发和传感器匹配技术,形成具备面向大规模量产条件的低速环境下的自主泊车系统。
主要研究内容:
研发低速环境下自动泊车技术,主要包括环视车位线、车位框线检测,环视动静态障碍物检测,环视行人检测,环视下线标定与在线补偿技术,环视预警系统,车位泊入/泊出路径规划与重规划,利用轮速脉冲与方向盘转角信号进行航位推算方法,低速泊车执行控制与碰撞安全控制等。研究在封闭场景低速环境下建图与自定位关键技术、感知系统、决策与路径规划算法、控制系统及与场端设备以及服务端通讯接口等。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开发出封闭场景低速环境下的自主泊车平台;车辆自定位系统定位精度误差<0.5m;自动泊车系统基于环视的车位线识别准确率≥95%,识别位置误差横纵向均≤0.2m;车辆决策与路径规划系统的环境理解准确率≥90%;车辆控制系统实现在行驶车速≤10km/h时,车辆纵向控制速度跟踪误差≤1%,车辆横向控制位置跟踪误差≤0.5m;设备与服务端系统的数据发送周期≤100ms,数据延时≤100ms;项目执行期内实现指定停车场端示范运行,并实现装车不少于10台。
支持方式及强度:
拟支持1个项目,采用竞争性评审、无偿资助方式,预计支持1000万元。自筹资金不少于1:2。
(三)自动驾驶乘用车数字化、电动化底盘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该专项拟支持面向广州市龙头骨干企业的主流乘用车对未来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需求,研发L4级或以上的自动驾驶汽车的专用底盘架构及共性关键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
面向自动驾驶的乘用车的数字化、电动化底盘的架构方案设计;基于以太网等多总线的整车通信网络架构及其网关、协议等;电动主动转向系统;面向稳定性的横向力和纵向力控制协调;自动驾驶条件下数字化底盘的多系统、多目标智能控制方法及整车智能化控制器的开发等。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开发L4级或以上的乘用车专用底盘功能平台1个;开发兼容以太网和CAN总线等多种总线协议的网关1种以上,数据传输速率不小于100Mbps;主动转向系统的响应时间小于0.2s,超调量小于10%;操纵稳定性满足FMVSS126的要求;整车能耗降低8%以上;开发的整车智能化控制器能满足L4及自动驾驶的需求。申请发明专利8件以上,发表高水平论文不少于8篇。
支持方式及强度:
拟支持1个项目,采用竞争性评审、无偿资助方式,预计支持500万元。自筹资金不少于1:2。
(四) 智能网联汽车超视距全局感知融合方法及关键技术。
本专项拟支持结合车载各种雷达感知及视觉感知的传感装置,利用基于车联网的智能汽车感知技术,通过信息融合,开发应对复杂道路交通环境的智能网联汽车超视距全局感知融合方法及关键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
基于智能网联汽车超视距同构传感数据进行贝叶斯及最大似然比融合,高精超视距全局感知场景重构;基于智能网联汽车超视距异构传感数据融合,基于机器学习的目标检测分析及基于互动模型的动态追踪;支持高质量、低延时、高安全性传感数据交互的智能V2X通信网络架构设计,从而保证及时可靠感知信息的交互;建立仿真测试平台,实现关键技术验证;道路设施应用研究。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建立超视距关键物体场景重构模拟显示系统,满足十字路口,环岛等复杂环境中关键车辆行为甄别与势能分析,实现超视距信息融合的感知系统不少于12个场景的应用;基于超视距信息融合的感知系统识别准确率达99%以上,行为预测准确率99%以上。建立广州市内示范区试验和运营设备,项目执行期内实现不少于5台搭载融合超视距感知信息系统的智能网联汽车的示范运营。
支持方式及强度:
拟支持1个项目,采用竞争性评审、无偿资助方式,预计支持500万元。自筹资金不少于1:2。
五、管理方式
广州市科技局负责项目管理实施,委托广汽集团协助开展项目征集、遴选、管理和验收,经市科学技术局审核立项。
组建在国际国内学术领域有一定影响力的国内龙头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组成的智能网联汽车专家委员会,统筹推进智能网联汽车专项的组织实施。专家委员会根据专项总体目标,研究制定专项实施计划,审定专项重点领域和方向,为专项项目论证、评审和过程管理等工作提供咨询。专家委员会主任为本专项总牵头人,负责统筹重大专项的实施和管理,协调推进各项目组织实施。
六、资金支持
本专项共设置4个专题,经费情况如下:
专题一:数字座舱及关键技术开发,支持项目数1项,市财政资金支持4000万元,自筹资金不低于8000万元。
专题二:自主泊车系统技术平台,支持项目数1项,市财政资金支持1000万元,自筹资金不低于2000万元。
专题三:自动驾驶乘用车数字化、电动化底盘及其关键技术,支持项目数1项,市财政资金支持500万元,自筹资金不低于1000万元。
专题四:智能网联汽车超视距全局感知融合技术开发,支持项目数1项,市财政资金支持500万元,自筹资金不低于1000万元。
总预算:市财政专项资金合计6000万元,分3年支持;承担单位按不少于1:2的比例进行配套投入。项目立项后市财政资金分期拨付,签订项目合同书后拨付财政支持经费的50%;经评估,项目任务进展过半且配套经费投入过半的再拨付40%;经评估,项目任务进展达到验收条件的,拨付剩余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