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关注

医护进驻国际健康驿站

  • 听全文
  • 2021-09-18
  • 来源:广州日报
  • 分享到
  • -

首批184人抗疫经验丰富 将工作28天隔离7天再居家隔离14天

  备受关注的广州市国际健康驿站(以下简称“国际健康驿站”)第一期已完成主体结构建设,即将启用。作为广州市应急医院,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将承接国际健康驿站的医疗服务。9月17日上午8时,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举行出征进驻仪式,首批184名医护人员正式进驻国际健康驿站。广州日报全程直播,直击出征仪式及进驻过程。

医护人员进入广州市国际健康驿站熟悉情况

  事前做好培训,院感防控是第一位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黄逸辉介绍,市红会医院此前筹备了两个多月,从细节出发,成立领导小组、建设和运营专班;创新建立抢险应急物资紧急采购制度,倒排工期,紧急采购了近亿元的设施设备;还从全院抽选了各临床医技科室的骨干力量,组成了第一批进驻国际健康驿站的团队,科学培训力争做好周全准备。

  据介绍,第一批进驻国际健康驿站的医护人员都有丰富的经验,很多人参加过湖北或市八医院抗疫,或是参加过今年的核酸采样,都是直面过新冠疫情的医护人员。可即便是有丰富一线抗疫经验的医务人员,出发前,医院也会对他们进行严格的集中培训。

  针对本次出征,医护人员们都做了哪些培训?黄逸辉介绍,从今年8月开始,这些人员经过了院感防护、应急处置、外事服务、心理疏导等系统的进驻培训。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副院长李爱国表示,院感防控是第一位,对进驻的184名医护人员已经进行了几轮相关培训和考核。“院感防控不是一个人的职责,而是所有人的职责,我们提出‘人人都是院感管理员’。”

  李爱国介绍,这支队伍要肩负起的院感工作,不只是医务人员自身的防护,还要指导管理入境人员、国际健康驿站的服务员、后勤人员的院感防护工作。“毕竟他们是非医学专业人员,对防护只是模仿,模仿不等于理解,需要我们医务人员给予指导和帮助”。

  广州市国际健康驿站健康中心临时党支部书记、国际健康驿站健康中心行政部负责人张立贤表示,此次进驻国际健康驿站,任务和性质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完全要靠大家自己总结经验,完成任务。进驻的医护人员都是工作28天,隔离7天,然后再居家隔离14天,“虽然很辛苦,但队员们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我们有能力有信心完成组织交给我们的任务。”

  重视心理疏导,配备精神科医生

  在国际健康驿站,这支队伍将在人工智能设备的辅助下工作,尽量减少非必要接触。李爱国介绍,像红外线测温仪器和生命体征探测仪器等,医务人员在总台就可以得到数据以及留意到预警系统报警,但这些设备暂不能够代替医务人员的查房,每位入住的入境人员,医务人员都需要先筛查出高风险人群,有些高风险人群体温并不高,有些有其他基础疾病,甚至后期可能会出现心理等问题。这些都需要医务人员上门疏导、诊断。

  值得注意的是,考虑到国际健康驿站是相对封闭的地方,这支医疗队伍中还配备了3名精神科医生。“我们专门请了精神心理专家为医务人员进行了3天的专业培训,一是教会医务人员自己调节个人的心理。二是对入住人员进行早期评估和提前介入、疏导。”李爱国说。

  将梳理出国际健康驿站的广州经验

  李爱国表示,要全方位守护好5000多名旅客的健康,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国际健康驿站是新生事物,跟过去医务人员们经历的战场有所不同。即便他们有过援鄂、支援定点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的经验,但进驻国际健康驿站以后,他们任务非常重,有很多工作要做,如梳理流程、调整结构、摸索新的工作方式,如何让医疗跟酒店的服务更好地融合等,都需要摸索,要为后面的人员提供实战经验。

  “这次是三甲医院整体进驻,用三甲医院的水平来进行相关预防和健康保护。希望这支队伍能够做得更好,守好境外输入防线,成为标杆。”李爱国说。

  暖心故事:等你回来,带你吃遍“铁涌靓生蚝”

  在9月17日的直播中,一名叫“李太白”的粉丝疯狂给出征医护人员李欢丽打call——“红十字会李欢丽,回来铁涌吃生蚝”。

  记者了解到,这位“李太白”是李欢丽的哥哥,得知妹妹将要进驻国际健康驿站,他全程收看广州日报的直播,给妹妹加油鼓劲。

  今年25岁的李欢丽参加工作3年,是红会医院新生儿科的一名护士,业务能力过硬。她是家里最小的女儿,从小哥哥姐姐都特别疼爱她,在直播中李太白一直留意妹妹的身影,看到妹妹非常激动:“我们的老家是惠州市惠东县铁涌镇,那里盛产生蚝,我妹妹从小就很喜欢吃生蚝,所以我一直留言让她赶紧完成任务回家,我要带她吃遍铁涌的靓生蚝!”

  看到哥哥的刷屏,李欢丽也很感动,“哥哥一直很疼我,我们兄妹感情很好。我有半年没有回家了,很想家。”李欢丽说,家里人都特别支持她的工作,叫她不要太害怕,等完成任务后再回家好好团聚。

  “我一点儿也不害怕,虽然是进驻的第一批,但医院给我们做了完善的培训,我自己也做好了心理建设,所以没什么好怕的,我一定会抓住这次机会好好锻炼自己。”马上就要过中秋节了,因为工作原因没法回家,李欢丽想对家人说几句话:“爸爸妈妈哥哥姐姐们,你们不用太担心我,我在这里挺好的,祝你们中秋节快乐!”

  科技战疫:广州机器人再次上一线

  日前,备受关注的广州市国际健康驿站首次露出真容:全流程闭环管理、无接触、智能化,全面提升集中隔离场所防疫安全系数。这套广州首创的“驿站模式”,为构筑疫情防线、防范境外输入提供了最新方案。

  在探营视频中,一个个穿梭在走廊间、测试无接触配餐的机器人勾起了很多人的好奇心。记者9月17日独家了解到,这批名为“智赛拉”的机器人来自广州本土科技企业——广州赛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面对外防输入新形势,从武汉雷神山医院到广州市国际健康驿站,赛特智能的机器人都活跃在抗疫一线,让“无接触”成为中国阻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有力一招。

  面对新冠病毒不断进化,广州市国际健康驿站通过布局设计、管理模式和技术手段筑起严密的“防火墙”,致力于切断病毒传播途径。驿站工作人员进出一次入境人员居住区就要穿脱一次防护服。因此在送餐这个“刚需”上,智能配送机器人是最好的助力。

  “我们每台机器人单次可配送餐食70份以上,全程无须人工干预。配送完毕后,机器人会拉着餐食货架进入智能消毒舱,消毒后再回到起点,大大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赛特智能工程师欧俐明告诉记者。

  该团队从7月初接手项目开始全力与时间赛跑。软硬件和算法工程师、生产测试工程师、实施部署工程师全力攻坚,熬夜到凌晨是常事。“参与国际健康驿站的建设是巨大荣耀,尽管熬过夜流过汗,但感觉特别有价值。”欧俐明说。

  赛特智能称得上是抗疫“急先锋”。去年2月,武汉雷神山医院已出现“智赛拉”的身影。“当时没有多余时间给厂商调试机器,我们深刻体会到基础开发扎实的重要性。”赛特董事长李睿回忆,开进雷神山医院的机器人不少,但能真正开机使用的不多。自主研发的底层技术,让工程师得以快速灵活调试机器人,适应医院、隔离区域的场景需要。

  拥有超过450项技术专利和知识产权,“智赛拉”机器人应用超过200家医院,谁能想到,赛特智能这家企业距离成立不过短短4年。在广州市国际健康驿站的智能建设中,既有总集成“龙头”佳都科技集团,也有赛特智能、艾可等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捍卫人民生命健康、突破“卡脖子”技术瓶颈这些“大事”上,广州的科创企业,靠得住、顶得上,敢担当、有作为。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